由供應主導的反彈行情未能持續(xù),受消費不暢和美元上漲影響,上周國際銅價再度掉頭向下。分析人士表示,雖然精銅供應緊張狀況依然存在,但若第四季度全球宏觀面不能改善,市場將維持當前這種弱勢震蕩格局。
8月中旬,國際銅價在上游企業(yè)減產消息的支撐下,一度從7100美元反彈至接近7900美元。然而,隨著金屬市場注意力轉移,銅價上漲遇阻。截至上周五,LME綜合銅已跌回7500美元一線,而國內滬銅則回落到60000元下方。
美元的大幅反彈,是抑制銅價上漲的主要原因。受OECD國家經濟前景不佳、美國國際收支平衡頭寸顯著改善、高息貨幣降息預期升溫以及原油價格回落等因素影響,自7月中旬以來,美元對主要貨幣匯率出現強勁反彈。截至8月底最后一個交易日,美元指數收報于77.32,較7月末上漲5.59%,創(chuàng)下單月最大漲幅紀錄。并且,美元指數也已連續(xù)5周上漲。然而美元的強勁表現,卻使商品市場普遍承壓。8月份,反映全球大宗商品整體走向的CRB指數下跌5.9%,其中,WTI原油跌7.27%、CBOT大豆跌5.08%,銅更是下跌了7%。
另一方面,消費淡季過后,市場需求未有效啟動,也使價格缺乏上漲動力。截至8月29日,LME銅庫存已經增至17.34萬噸,比7月末增加了3.10萬噸;上海期貨交易所銅庫存由7月末的4.11萬噸降至1.76萬噸,減少了2.35萬噸?傮w來說,國內庫存降幅小于LME庫存的增幅,表明全球精銅消費放緩的狀況。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經過前幾年高速增長過后,作為全球最大的銅進口、消費國,中國的需求前景不容樂觀。根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數據,國內7月份PMI降至48.4,顯著低于6月份的52.0,且為2005年1月該指數編制以來首次降至50以下。受此影響,7月份中國進口精煉銅8.81萬噸,同比減少9.2%;1-7月累計進口77.51萬噸,同比下降21.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