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頁>> 鋁業(yè)資訊>> 行業(yè)動態(tài)>> 正文 |
銅礦談判最終妥協 中國少收入1.16億美元 |
來源:中國鋁材信息網,更新時間:2006-12-22 9:44:12,閱讀:
|
就在新年度鐵礦石談判如火如荼之時,中國2007年度銅精礦加工費談判卻大局已定。必和必拓公司與中國銅企達成的銅精礦加工費比上年下挫37%,這一價格與必和必拓公司此前和印度、韓國企業(yè)達成的銅精礦加工費基本持平,并且首度取消了沿用三十多年的價格分享條款。 中國銅原料聯合談判小組負責人透露,國際礦業(yè)巨頭必和必拓公司與中國主要銅冶煉企業(yè)近日達成2007年度銅精礦加工費價格為60(美元每噸)/6.0(美分每磅),這比2006年度的95(美元每噸)/9.5(美分每磅)的加工費下降了37%。加工費降低37%意味著中國冶煉廠將少收入1.16億美元左右,相當于2005年中國88家銅冶煉企業(yè)利潤總額的六分之一。 銅精礦加工費是礦產商和貿易商向冶煉廠支付的、將銅精礦加工成精銅的費用。除自產銅部分利潤較高之外,銅冶煉企業(yè)的利潤來源于外來銅精礦的加工費收入以及價格分享條款所帶來的收益。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yè)協會銅業(yè)分會秘書長尚福山昨天告訴《第一財經日報》,我國銅原料本來短缺,銅加工企業(yè)卻不斷上馬,使聯合談判小組談判時處于不利的地位。目前,銅加工企業(yè)的成本線為加工費在90美元,而60美元的加工費根本不賺錢,這樣,企業(yè)要么減產,要么就多用廢雜銅,少用精礦。 不過,尚福山也指出,明年銅冶煉加工費價格下降的談判結果,也是供求關系的反映,要想避免后年再出現同樣的情況,就要控制銅冶煉的產能。 目前,我國有在建、擬建銅冶煉項目18個,建設總產能約205萬噸,是2004年全國產能的1.3倍,2007年底我國將形成近370萬噸的新冶煉能力。因此,雖然今年國產銅精礦也在增產,從去年的60萬噸增長到今年的90萬噸左右,但仍趕不上冶煉產能的增長。目前國內銅礦自給率僅為30%左右。 |
|
|
〖給編輯留言〗〖字號:大 中 小〗〖關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