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草视频免费黄站|天堂亚洲精品国产|免费试看一区二区|国产一区高清无码|九九在线视频青春草|国外91精品在线见看视频|久久久18禁欧美色图偷窥|五月婷婷久久国产|国产欧美日韩18|深爱激情影音先锋

中國鋁材信息網  
站內檢索
檢索類型:
關 鍵 詞:
 
   
  首頁>> 鋁業(yè)資訊>> 政策法規(guī)>> 正文
資源稅改革 資源稅上調背后的“組合”含義
來源:中國鋁材信息網,更新時間:2007-8-13 9:32:01,閱讀:
      資源稅上調背后的“組合”含義
  8月1日起,國家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正式調整鉛鋅礦石、銅礦石和鎢礦石產品資源稅適用額標準。據兩部委提供的《關于調整鉛鋅礦石等稅目資源稅適用稅額標準的通知》中的數據顯示,三種礦石產品的資源稅率中最高的漲幅達16倍。上調后的資源稅與原來的資源稅數據比較表明,此次資源稅改革是近十年來開征資源稅以來最大幅度的一次調整。與此同時,國家對部分鋁產品也開征15%的出口關稅。
  連日來,記者致電遼寧幾家鋅、銅礦開采加工制造企業(yè),他們均表示,此次資源稅上調對企業(yè)有影響,但目前企業(yè)財務部門正在估算,數據還沒有統(tǒng)計出來。
  財稅專家們認為,上調資源稅與開征出口關稅,是國家利用財稅政策對資源價格進行宏觀調控的一個重要措施,旨在對高污染、高耗能以及資源性產品等“兩高一資”產業(yè)加以調控,促進資源節(jié)約和環(huán)境保護,同時也是抑制資源產品的低價出口,結束廉價資源補貼世界的時代。
      資源浪費迫使資源稅改革
  資源稅是以各種自然資源為課稅對象、為了調節(jié)資源級差收入并體現國有資源有償使用而征收的一種稅。我國現在對原油、天然氣、煤炭、其他非金屬礦原礦、黑色礦原礦、有色金屬礦原礦和鹽等征收資源稅。
  據財政部科研所財政歷史研究室主任、研究員趙云旗介紹,我國是礦產資源相對稀缺的國家,礦產等資源在計劃經濟時期又長期無償開采與使用,1984年才開始制定資源稅條例,在全國試行。1994年開始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資源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此次的資源稅實施,由于各地自然資源條件差異很大,開發(fā)資源企業(yè)因資源條件差異而利潤相差懸殊,造成了分配上的不合理。當時制定和實施資源稅的主要目的是調節(jié)資源級差收入,因而存在著征稅范圍小、稅率低、計稅依據不合理、等級劃分隨意性大等問題。出現棄劣開優(yōu)、棄小開大、棄難開易、濫開濫采甚至掠奪性的開采,造成資源的巨大浪費。
  從進入市場角度來看,稅率低導致資源價格進入市場的成本過低,這不利于企業(yè)和國家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而原來的從量計征的征收方式,則不能顯現資源的稀缺性特征。
  眾所周知,目前我國經濟增長方式依然屬于粗放型增長,經濟發(fā)展過于依賴資源和能源的消耗,這樣發(fā)展的結果令人痛心疾首:資源在大量開采利用的情況中實際效率低下,環(huán)境污染,投資盲目高增長,簡而言之,我國在以犧牲環(huán)境、過度消耗資源做代價來發(fā)展經濟。
  與此同時,我國不少礦產資源價格國家控制,造成我國目前的資源價格體系,是一個不完全的資源價格,既沒有反映資源的供求和稀缺狀況,也沒有納入企業(yè)本應該承擔的社會環(huán)境成本。其結果是我國資源價格被嚴重扭曲,在資源供給日益緊張的同時,資源價格十分低廉。
  以近日的電解鋁價格為例,國內電解鋁價格一直低于國際市場(LME倫敦金屬交易所),LME目前電解鋁價格為2800美元/噸左右,而國內價格則在2640美元/噸左右。另外一些公布出來的數據顯示,我國的燃油稅率是美國的1/10,我國市場上的汽油價格,不到歐洲一些國家的一半;我國國內的焦炭價格,比國際市場便宜50%,低價使我國焦炭等資源成為國際最主要的焦炭生產國和出口國,出口量占全世界貿易總量的60%以上。這就等于中國在廉價地出售資源補貼世界,而本身卻留下了污染和事故。
  上調資源稅和征收出口稅率也是結束中國廉價出口資源的一種措施。
  由1994年起的此后十幾年間,我國資源稅調整極少。實施十幾年的資源稅與目前經濟發(fā)展已經脫節(jié)。
  2005年年末,財政部就對外表示:我國礦產資源稅費改革體系方案設計已經完成,處于報批階段。自2006年始,一系列礦產品資源稅已經作過多次調整。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取消了對有色金屬礦產資源稅減征30%的優(yōu)惠政策,恢復全額征收;調整了對鐵礦石資源稅的減征政策,暫按規(guī)定稅額標準的60%征收;調高了巖金礦資源稅稅額標準;統(tǒng)一了全國釩礦石資源稅的適用稅額標準。今年2月1日起又調整焦煤資源稅、到7月1日調整了2831項商品的出口退稅政策。
     其中,以調整煤炭資源稅為由頭的資源稅改革步入漸進狀態(tài)。改革稅費征收體系
  正像關注資源稅改革中有人形容的那樣,礦產資源稅改革是一個“遲來”的改革。
  財政部2005年末的“宣言”召示:我國將逐步對資源類產品開征“權利金、資源稅和特別收益金”!斑t來”的改革隨之帶來是的“組合”意義上的礦產資源價格體系的建立。
煤炭資源成為首當其沖的改革品。
  2006年末,國務院公布了《關于深化煤炭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改革試點實施方案》指出了資源稅費改革的方向:建立與資源利用水平掛鉤的浮動費率制度,根據不同采區(qū)回采率實行不同的費率,并實行累進費率;擬選擇部分煤炭產區(qū)進行儲量計征煤炭資源稅試點。
  隨后,國家選擇了山西、內蒙古自治區(qū)等八省區(qū)開始試點資源稅改革。試點方案還指出,要促進煤礦企業(yè)改組、改制,鼓勵大煤礦兼并、收購中小煤礦,走規(guī);、集約化經營道路,推進資源開發(fā)方式的轉變,提高煤炭資源利用效率。
  業(yè)內人士指出,從行業(yè)競爭格局來看,市場化改革將大幅提高煤炭開采的門檻,加速小礦的退出,從而放緩未來煤炭供給的增長速度,穩(wěn)定目前的價格。
  由于從2004年起,國家稅務總局逐步調高煤炭行業(yè)的資源稅稅率,同時資源稅費體系改革一直不明確,人們對資源稅的改革方案存在著眾多猜測。這造成了煤炭價格波動不穩(wěn)。資源稅征收方式一明確,由原來的市場銷售量征稅改為現在按煤種級別來征稅,由此,市場對核算煤炭資源稅成本有了明確的估價,從而消除了煤炭稅費長期上漲的預期。
  作為煤炭品種中附加值最高的品種,焦煤被列為第一個實施資源稅的調整品種,也顯示出該資源在市場上的稀缺性。國家對于煤炭市場的一系列產業(yè)政策的導向都十分明確,即要逐步提高煤炭等資源型產品的價格,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降低巨額順差,降低能耗,通過價格杠桿的作用,促進全社會節(jié)約能源,宏觀調控雙向抑制煤炭供需過快增長。
  有關人士曾以山西、內蒙古自治區(qū)為例,對資源稅在稅費比重大小算了一筆賬:目前主要產煤區(qū)山西、內蒙古等地的資源稅標準為每噸3.2元,資源稅在整個煤炭采集和加工成本中的比重很小。按照現行標準,煤炭企業(yè)負擔的資源稅、資源補償費、探礦權使用費等資源稅費總額約每噸40元左右,而資源稅款本身在企業(yè)應繳納的資源稅費體系中所占的比重還不到10%,即使有所上升,對大部分企業(yè)也不會有很大影響。
  煤炭如此,其他礦產資源稅費改革理同如此。
  正如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劉尚希所說,資源稅改革迫在眉睫,此次上調鉛鋅礦石、銅礦石和鎢礦石其實就是國家資源稅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提高稅率和改從量計征變從價計征。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財政稅務系稅收與理財中心主任楊衛(wèi)華教授指出,資源稅費改革是國家稅費改革中的一部分,目前的征稅是在原有基礎上的擴大品種。資源稅費改革是一整套體系的改革,即,要通過完善資源稅費體系來合理界定礦產資源行業(yè)成本。提高稅費標準只是其中一項,而開征資源補償費、改革以前的從量征收體系變?yōu)閺膬r計證等才是根本。
      資源稅改革關乎百姓利益
  資源稅費改革看似僅關乎于資源性企業(yè)的稅費上繳,而追究到任何的產品端,最終都關乎百姓切身利益。
  去年,在國務院召開深化煤炭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改革試點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明確,煤炭資源有償使用的收入,中央和地方按比例分成,主要留給地方,按照“取之于礦、用之于礦”的原則,加大對資源勘查開發(fā)和礦山企業(yè)改革發(fā)展的支持力度。
  任何改革成功與否的標準是能否讓老百姓受益。熟悉資源產業(yè)的人都明了,目前國內資源產業(yè)屬于高投資回報率,這種高投資回報率源之于“產品高價、資源低價、環(huán)境無價”?梢哉f,在損害地方利益和公眾利益的基礎上,企業(yè)獲得這樣的高投資回報率。
  國務院提出資源稅這種共享稅分配上主要留地方,可以給地方和老百姓以必要補償。改變以前資源大省卻沒有因為有資源而轉化成經濟優(yōu)勢,比如江西是銅礦大省,銅礦卻沒有真正轉化成江西的經濟優(yōu)勢。同時,讓利于地方有助于提高地方征稅和保護資源環(huán)境的積極性。
  國家發(fā)展改革委主任馬凱曾公開表示過,應該適當提高資源稅,把“部分利益讓給地方,讓他們拿出來解決教育問題和農村問題”。
  也有業(yè)內人士質疑,資源稅上調最終能否做到有利于民?
  有業(yè)內人士分析,資源稅主要留地方能起到一定作用,但另一方面,從理論上分析,資源稅會導致企業(yè)成本的上升,企業(yè)為了保持利潤,一般可通過兩種途徑來消化:一是通過技術進步和加強管理來消化稅負引起的成本增加;二是通過提高產品價格來轉嫁稅負。
  使這部分人士擔憂的是,在目前的條件下,企業(yè)采取后一途徑的可能性比較大。這是因為,在我國,資源市場價格形成機制并未完全市場化,占有資源的企業(yè)在定價博弈中實際上擁有話語權。
  同時由于國內資源相對緊缺,資源產品的需求彈性較小,即使價格上漲,需求量也不會有很大下降,這就使得資源企業(yè)具有轉嫁稅負的客觀基礎。這一事實決定了企業(yè)要消化成本,必然更趨向于向消費者轉嫁的途徑。如果資源稅改革最終導致的是上下游產品價格“聯(lián)動”,稅負向老百姓轉嫁,則明顯與資源稅改革的初衷相悖。
  國家此次調整三種礦石產品資源稅只是礦產資源中的一小部分,而且隨著資源稅之后的推進資源價格改革也在進行。對于建立資源開發(fā)和環(huán)境補償機制,我國政府正在積極著手建立,并有一些試點。同時,政府部門對資源產品價格的監(jiān)控力度遠遠超過以前,企業(yè)利用話語權左右定價博弈很難,因而企業(yè)消化資源稅負擔而使之轉移成本負擔很難。
  馬凱近日表示,財稅政策是資源價格改革的重要配套措施之一,資源稅和資源產品的價格息息相關,下一階段最重要的改革是真正建立能夠促進資源節(jié)約和環(huán)境保護的財政政策。
給編輯留言〗〖字號: 〗〖關閉
電話:(0714)8638239 3682992 傳真:(0714)8636393 鋁材QQ群號:11477987 電子郵件:china.lvcai@yahoo.com.cn
中國鋁材信息網 @ (435100)湖北省大冶市安平路6號
版權所有 © 2006-2008 中國鋁材信息網 未經授權許可,禁止以任何方式鏈接、引用本網站內容

鄂ICP備06014822號